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5 08:51:22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读诗笔记:李白,大唐永远的少年
古今一笑
李白晚年有两篇乐府诗作,一首《悲歌行》,一首《笑歌行》,说尽了李白一生做人的态度和追求理想的无怨无悔以及看破生死富贵的超然淡泊。 诚如李白诗中所说,“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李白诗歌的特点就是豪放洒脱直抒胸臆,悲伤快乐,得意失落,就像白居易作诗的风格,浅白易懂,像耿耿长风,水落石出,绝不藏着掖着,也不肯憋着压着,就像他那倾其一生也离不开的杯中酒,高兴时要开怀畅饮,憋屈时也要一吐为快。今日读其《悲歌行》,犹觉李白的孤独和寂寞,只有他和他的酒才是知己。
据说《悲歌行》是李白晚年最后的作品,不久之后他就与世长辞了。而关于李白的死因,也是扑朔迷离的。有记载说,李白是因为酒醉欲捉水中之月而溺亡,也有记载说李白是因“醉酒疾亡”,无论哪一种,令人欣慰的是,李白一生爱酒,而酒到最后也终于没有负了李白。李白曾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只要有酒,李白在哪里都不会寂寞。
酒宴上觥筹交错,本来是挺欢快的氛围。不知怎地,李白蓦地悲从中来,人到垂暮之年,经历过了种种人生坎坷和仕途的艰难,李白多少也是有些多愁善感了,他很想找个人聊聊,聊聊他这一生曾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谈一谈这辈子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宏伟抱负,虽曾不愤于仕途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林林总总的是非黑白,仍不免喟叹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那《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苦闷。面对酒宴的欢闹,这悲伤来的始料不及,却又在情理之中啊!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李白不愧是李白,快乐和悲伤转换的就是让人这么猝不及防。就像他的人生,有着那么一部分侠客的肆意张扬,爽快到说风即风来,说雨即雨潇潇。上一秒还处在"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忧思忧虑忧愁不可自已,下一秒又从海底生出来“忽复乘舟梦日边”的虚拟可期。似乎在他千帆历尽的人生,你看不到他有什么可以破灭的理想,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已经幻灭的追求。他的身和心是如此的统一,既汲汲于始终梦想着功成名就的路上,也戚戚于自以为现实落索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幽幽囧途,更勃勃于“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的昂扬奋发向上崛起的不屈不挠,我总觉得李白身上似乎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强大的自信和自负,就像野火烧不尽的青草,只要人生稍有枯萎总会春风吹又生,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人生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放弃。李白的一生就是不放弃的一生,所以他的诗总是有着那么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李白的心事仿佛比海深,然而却又清澈的历历可数,明明白白,坦坦荡荡。他说,酒是我所爱呀,但我也要像神农氏那三尺六寸六分的琴,我这济苍生安社稷的追求也是毕生不能或忘的。所以这酒宴上的酒之所以重逾千斤,只是因为这酒承载了他心中的万千豪情,承载着李白意念中永不磨灭的未来可期。然而,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李白他看得明白,想的也透彻,生死有命,富贵有时,不是你一辈子努力就能强求,不是你有了傲世才华就可以顺理成章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然而李白真的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吗?"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他直白的一点都不隐藏自己的想法,也不太认可自己生不逢时,只是没有遇到圣贤的人,君主也被谄媚之徒蒙蔽了双眼罢了。就如他《蜀道难》里形容的,那么多的财狼虎豹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所以汉文帝也只能假惺惺的叹李广一句,“惜乎!子不遇时”,假使李广生逢汉高帝时期,单凭他与匈奴作战的骁勇就真的能封侯吗?这个真的没有办法去假设。因为所有的如果,都不如一个结果真实可睹。所以还是李白豪放豁达,且进杯中酒吧!一醉能销万古愁啊!果真如此吗?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千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这一段也是李白最为生动而深刻的内心独白了。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剖析着自己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秦朝的李斯为名所累,恋眷权贵,逃不掉腰斩于市的命运,而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却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立世存身之道,辞官逍遥于太湖,神秘到后人都不知其去向。西楚霸王项羽又如何呢,力能扛鼎也眼高于顶,不肯学一人敌的剑术,也不肯学书空留姓名,想学万人敌的帝王之术,还不是四面楚歌败给了“未必穷一经”的刘邦。就像汉武帝时官至太子太傅的卜式,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人家靠牧羊也可以曲线救国走上仕途的道路。
所以李白这一顿酒啊,纠结来纠结去,终于纠结出来"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这么一句感慨,这也是他做人的信条,也是他至死不悔无比慷慨不平悲壮的信念。
这一点,李白和陆游堪称知己。陆游也有一首《悲歌行》,最后一句说"封侯庙食丈夫事,龊龊生死真吾羞!”两个人虽然生于不同时代,但都用诗文和个人的坚持和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他们所坚持的信仰和追求的步履,一个终究是雾里看了花,一个终究是水中捞了月,都曾经因此悲愤过失望过不平过,然而他们的人生都始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闪耀着自信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至死不渝。
如果说许由,巢父,惠施等人是背负一股涓涓流动的清名而享誉史册,李白就是一股浩荡且奔腾不息的飞湍激流而潋滟着浩瀚历史的如瀑长河。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什么是少年?王国维《晓步》一诗有句,"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一年四季中,最可爱的当属春季。然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葆有一份轻狂之心,就永远是少年。
而此刻,我心目中的李白,是大唐永远的少年。
如果说“白首为功名”这样的人生目标太过庸俗,那么还有张载《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为高瞻远瞩的理想境界。
其实我只是想表达,趁我们还年轻,还有可以为之心动的目标,有为之喜欢的岁月,四时那么可爱,属于李白的孤独和寂寞,自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琴鸣酒乐两相得”。而我们何妨“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愿我们心中的少年既有"扬鞭一指即天涯”的春风得意,也有“ 一川风月谁为主 ”的雄浑优美,更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悦耳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