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湿地生态系统作用(什么是湿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8 10:37:42    

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域,在海滩其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在陆地是永久性或间歇性被浅水淹没的土地,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底泥含水率超过30%,因此季节或年际水深变化较大,变化幅度超过30%的水域,如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滩涂、稻田或其他积水地带。



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2021年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湿地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2022年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在湖北武汉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武汉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指出,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来,尽管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各方为实现湿地持续保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全球自然湿地面积仍减少了35%。

宣言呼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和执法,并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做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地管理城市和郊区的湿地,酌情建立湿地公园或湿地教育中心;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水污染防治;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2022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中国提议的《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决议。

2023年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我国再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

从《湿地保护法》到《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湿地”作为热点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1.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2.湿地生物: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3.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大气组分: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3)水分调节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4)水质净化功能:沼泽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5)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6)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4.湿地破坏

20世纪中后期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1)土壤破坏是破坏湿地的一大因素。人类不合理使用土地,导致了土壤的酸化与其他形式的污染,这严重破坏了湿地内的生态环境

(2)环境破坏。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一类污染造成了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污染等重大破坏,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物及鸟类的死亡

(3)围湖、围海造田。这一类经济活动会直接地减少湿地面积。比如我国洞庭湖。当今地洞庭湖面积与几百年前的形成鲜明对比

(4)河流改道。这一类工程虽说大大地对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也对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却影响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作用。比如我国的一些河流截弯取直工程,就破坏了一些湖泊。

相关文章